近年來「硒 (Selenium, Se)」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,主要因為部分研究發現硒可能有抗癌的功效,而硒也被發現有調控免疫系統、幫助人體抵抗病毒的作用,在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延燒的現在,硒跟病毒的關係如何?是不是也能輔助抵抗新冠病毒?為了發掘箇中真相,許多科學家投入相關研究。
認識「硒」的重要性
自從 1817 年人類發現硒的存在,硒的地位彷彿雲霄飛車起伏。一開始科學家認為硒是致癌物,避之唯恐不及,直到 1935 年在中國發現克山病 (Keshan disease),一種死亡率高達 50% 的心肌病變,原來是跟缺乏硒有關,自此開始了硒對人體重要性的研究,發現硒這個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的含量不多,卻有非常大的重要性。
硒是人體必要的微量元素,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硒。硒在人體不直接作用,而是作為氨基酸中的必要成分,輔助人體各系統的功能以及幫助代謝作用,具有增強免疫力、調節甲狀腺功能、預防心血管疾病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「硒」跟人體內的哪些系統有關係?
硒與人體免疫的關係
硒跟輔助T細胞 (helper T cell) 的成熟有關,也會幫助殺手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作用,並且刺激抗體的合成,因此可以幫助人體抵禦外來病原。此外,硒可以調控人體的免疫反應不致太過劇烈造成細胞激素風暴 (cytokine storm)。研究發現,硒缺乏的流感病人,容易有肺部的病變,主因就是不受控制的過度發炎反應。
特別的是,研究發現人體缺乏硒,會使許多 RNA 病毒感染更為嚴重,包括流感病毒、愛滋病毒等等。而讓世界大亂的新冠病毒正是 RNA 病毒家族的一員,會不會硒也跟新冠病毒有關係呢?
「硒」與新冠肺炎 (COVID-19)
在新冠肺炎最初肆虐的湖北,研究發現當地人體內硒濃度普遍較低;另一個研究則發現硒缺乏的新冠肺炎病人,疾病的嚴重度較高,而體內硒濃度較高的病人,則康復率較高。
目前的研究結論是許多呼吸道相關的病毒感染,都跟硒調控的免疫反應有關,而新冠病毒作為呼吸道相關的RNA病毒,很有可能有類似的狀態,至於上述研究觀察到的硒缺乏狀態,是否與造成新冠肺炎重症相關的細胞激素風暴有關聯,則需要更多的研究證實。根據目前證據,多數專家建議維持正常硒的攝取,不必過度補充,避免硒缺乏造成的免疫功能失衡即可。
硒的建議攝取量
根據衛福部所訂定的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」第七版,建議6個月以下之嬰幼兒每日硒充足攝取量為 15 微克,7-12 個月之嬰幼兒每日硒充足攝取量為 20 微克,1~18 歲之兒童與青少年其建議量為每日 20~55 微克,成年人為每日 55 微克,孕婦則為每日 60 微克。
許多臨床研究證實過量的硒(一天超過 200 微克)可能會造成中毒,輕則腸胃不適、噁心、腹瀉、疲倦、毛髮脫落、神經病變,重則阻礙生長、甚至造成肝病變。
因此若需額外補充硒,請注意其劑量,與醫師、藥師討論,並勿與下列藥物共同服用:
參考資料
1.Bermano, G., Méplan, C., Mercer, D. K., & Hesketh, J. E. (2020). Selenium and viral infection: are there lessons for COVID-19?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, 125(6), 618–627.
2.Alexander, J., Tinkov, A., Strand, T. A., Alehagen, U., Skalny, A., & Aaseth, J. (2020). Early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with Zinc, Selenium and Vitamin D for Raising Anti-Viral Resistance Against Progressive COVID-19. Nutrients, 12(8), 2358.